盛万投资 - SOVA CAPITAL - sova.cn
 
   
   
 
   
1
 
读《富爸爸,穷爸爸》有感
发布者:罗刚 发布时间:2011-10-26 阅读:2533返回上级

几年前在武大读研时看过英文版的 《富爸爸,穷爸爸》,作者是日裔美国人罗伯特·T·清崎,此书改变了我们很多人对于如何挣钱和如何花钱的看法,当时就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印象特别深刻。近日又找了本中文版的来看,因为已经毕业上班,终日为生计而奔波,所以感触更多。可能很多朋友都看过此书,也都会见仁见智,这里简要谈一下个人体会,希望能抛砖引玉。

该书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穷爸爸”是作者的亲生父亲,“富爸爸”是作者最要好朋友的父亲,富爸爸、穷爸爸都是聪明能干的人,但两人对于金钱、财务、职业、事业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穷爸爸总是提醒儿子要“上学、考高分,然后找一份稳定的好工作”;富爸爸则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上学,毕业,开公司,做一名成功的投资者。” 穷爸爸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在政府机关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最后却一贫如洗;富爸爸高中时就辍了学,凭着自己对财富和投资的独特理解,最后腰缠万贯。

“没有财务自由,你就无法真正获得自由”。该书第一次通俗地说明了富人的秘密:富人让钱为自己工作,穷人和中产阶级则让自己为了钱而工作。

先说如何挣钱,一般人认为挣钱就是找份工作,其实这种看法是很片面的。

挣钱需要一个梦想、一系列决定、快速学习的决心及正确使用你天赋的能力。

关于如何获得收入,作者认为有四种途径:为别人工作(雇员)、为自己工作(自由职业者)、让别人为你工作(企业主)、让钱为你工作(投资者)。可以用作者独创的现金流象限法图示如下:

现金流象限代表收入或金钱产生的不同途径。从不同的象限中创造收入需要不同的技能和不同的个性,从一个象限转变到另一个象限就好比是在上午打高尔夫球,而在晚上跳芭蕾舞。不同的挣钱方法源于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的知识技能、不同的教育背景、以及不同的性格类型。

我们大多数人的思维模式都停留在现金流象限的左上角(E),即做一名雇员,以为“人间正道”就是读书、考学、找一份好工作,好像这样个人承担的风险最小,至于行业前景、公司发展和盈利与否是企业老板关心的事情,与己无关,这家不行我再换个东家,其实这种收入来源的风险最大,因为你始终是一个职业打工者,一份工作能持续多久往往不是自己能决定的。

那些不喜欢受“朝九晚五”坐班制束缚,崇尚自由、灵活的工作方式,又有一定行业专长的人可能会选择做一名自由职业者(S),如律师、牙医和个体业主。他想休息就休息,想工作就工作,客户圈子会越滚越大,没有人能炒掉他。但因为是自己的老板,公私的界限不是特别分明,可能会牺牲一些个人闲暇时间。成功往往意味着更多的辛苦工作和更长的工作时间。

少数富有冒险精神、创业才能和领导能力的人可能会成为企业主(B),一位企业主拥有的是一个系统,然后雇佣能胜任的人去操作这个系统,这样,即使他去长期度假,系统仍照常运转,收入仍源源不断地流入。企业家才能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学习、培养而获得,当然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能力结构也要做出必要的调整。遗憾的是我们很多人从来都没想过自主创业或与别人合伙创业,也没朝这个方向做过任何努力或尝试,总以为这是很可怕的事情或自己不是这块料,这可能与我们的学校教育很少教授如何创富及提高财商方面的内容有关。

而个别深谙财富密码和投资魔力的人则会成为投资者(I)。投资者不用工作,他们的钱在帮他们赚钱,即“钱生钱”。投资对象可以是能带来稳定租金收入的商业地产,生息资产,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或者入股某企业获得稳定的利润分红。不管人们在哪个象限中挣钱,如果他希望有一天变得富有,那么他最终要进入I象限。正是在I象限,钱变成了财富,成为能带来更多剩余价值的资本。很多人以为有了政府提供的社保计划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殊不知随着通胀的侵蚀和生活成本的提高,那点微薄的退休金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未雨绸缪,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以保晚年生活无虞。

为什么有些人工作很少,却能多挣钱、少纳税,并且在财务上比其他人更安全,其实只是因为他们知道应该在哪个象限中工作,以及应该如何进入到这个象限中去。

对于大多数在象限左边工作的人来说(ES),他们拥有的只是一份工作,几乎没有什么合法的避税途径。然而,在象限的右边的人(BI),拥有的却是一个系统,并且存在着大量合法的避税办法。在象限左边工作的人,一旦停止工作,收入随即停止。而在象限右边工作的人,即使是在游山玩水,尽情享受生活的同时,收入仍在源源不断的流入。

当然,如果您能力够强的话,也可从几个不同的象限,或者象限的两边同时获得收入。

再说如何花钱,即对资金或财富的运用。

这里先提一个问题:什么是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相信学过财务会计的人可能都会很熟练地说出教科书上的定义。但您有没有想过什么是我们自身的资产和负债?

作者认为只有能不断地为自己挣钱、带来现金流入的财产才叫资产,而凡是让自己不断花钱、导致现金流出的东西都叫负债,这种定义尽管看上去很简单,但实质上却充满了人生智慧。很多时候我们花大价钱购置了一件东西,以为是一笔资产,其实它可能是个负债。

比如在收入还不宽绰的情况下出于攀比心理或别的什么原因买了一辆只是用来代步的高档轿车,在还没享受完别人羡慕的眼神时你可能就开始品尝冲动的苦果了,飞涨的油价、高额的过路费、愈发难找的停车场、日益加码的停车费、堵车牺牲的时间成本……,你可能连把车子转卖掉的想法都有了,却绝望地发现还没过磨合期的爱车一旦挂上二手车的牌子,价格低的让人惨不忍睹!显然,你买的这辆轿车实质上是一笔负债。

类似的例子还有信用卡,在方便资金周转的同时,对自控能力不是很强的人来说,可能会陷入借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而难以自拔,甚至会侵蚀原有的资产,有的人还会因无力还款而被打入信用黑名单甚至被起诉。

通常情况下,资产包括有价证券、理财产品、房地产、实业投资、知识产权等,而负债则包括信用卡、消费贷款、抵押贷款以及导致现金流出的其他投资。资产往往带来收入、而负债往往意味着支出。

富人往往把收入投入至能带来现金流入的资产,而穷人往往为了贪图享乐或者因为视野狭窄,买入他们以为是资产的负债或消费类奢侈品。结果是富人有一个良好的资金循环链,即“收入—→资产—→更多收入—→更多资产……”的螺旋式上升,财富不断增加。而穷人则不断的工作,拿到薪水后进行冲动型消费,或购入负债,或用于弥补支出,从来就没有一个宽裕的资金流,当然资产也不会增加,从而陷入“本期收入—→消费或负债—→下期收入—→消费或负债”的简单轮回,一旦停止工作,收入马上停止,身上还可能背上了债务,当然也没积累起什么资产,最终沦为真正的无产者。

例如,为了追求时尚,一些白领省吃俭用拿几个月的工资买一个LVGUCCI包,刚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勒紧裤带也要买一部IPHONE手机,结果连正常生活和可持续发展都成了问题,更不要说拿余钱投资了,每月薪水成了名副其实的“白领”。

穷人一直为了生活辛勤的工作着,而富人则通过投资或创办企业让金钱为自己创造更多的财富。

穷人有不好的习惯,一个普遍的坏习惯就是随便“动用储蓄”; 富人则知道“储蓄只能用于创造更多的钱,而不是用来支付账单”。

世界上有很多充满智慧而又才华横溢的人,最终却因不善理财而潦倒落魄,希望我们都能从《富爸爸》一书中得到某些启示或思考,英语中有句谚语说的好:never too late to learn!(学习永远不会太晚),谨以此句与诸君共勉。


返回上级
 
   
 
 
   
 
 
 

Copyright © 2004-2011 盛万投资 保留所有权利 - 沪ICP备081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