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万投资 - SOVA CAPITAL - sova.cn
 
   
   
 
   
1
 
原产地经济的投资价值评析
发布者:喻玲 发布时间:2009-11-14 阅读:2378返回上级
      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我国拥有众多带有明显地理标志的产品。这些产品产自特定地域,产品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质本质上取决于当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大多难以被复制或模仿,因而具有较强的原产地优势,如贵州茅台酒、云南普洱茶等。然而,在这些原产地企业中,能够做到借助原产地优势、成功做大的却凤毛麟角。
      许多经营原产地产品的企业虽然已经实现了产业化,但是却呈现出业绩增长缓慢、企业成长空间不大的态势,一个关键原因是原产地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天然产物的初加工产品。这是因为:一来这些产品高度依赖当地特定的气候、地理环境,而特定的自然禀赋又无法易地复制,因此每年的产量有限;二来,天然产物存在自然生长周期,有的储藏难度较大,因此季节性较强,如库尔勒香梨,只有9月果熟后才能采摘,且时效性非常强;三是仅对天然产物进行初级加工容易导致产品线不够丰富,单一化的产品限制了销售的大幅增长。
      对原产地企业的成长性产生影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需求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容量,即原产地产品是否为日常消费品,其需求是否呈刚性。以镇江香醋和金华火腿为例,这两种产品非天然产物,基本不受产量和季节性的影响,原产地的优势来自经过上百年摸索的生产工艺、适合的气候条件等,但醋是烹饪时常用的调味品,而火腿却是偶尔使用的佐料,这种需求弹性的差异决定了从市场容量的角度来说香醋比火腿更有优势。此外,特殊的需求偏好也可能会限制企业的成长性,这是因为不少原产地产品带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而文化的差异可能造成不同市场的消费偏好不同,如我国北方喜白酒,而南方偏好黄酒,因此某些原产地产品的市场需求会呈现区域性的特点,投资这一类企业时需谨慎对待。
      对于上述两种成长性受到遏制的原产地企业而言,如果能够利用原产地资源进行产品深加工提升附加值,或扩充产品品类,由经营一种产品向经营一类产品发展,那么就有可能突破成长性的瓶颈,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投资价值。
      影响原产地企业成长性的第三个原因是企业家素质。一方面原产地企业多为村办企业起家,企业家的文化程度可能不高,这就使他们较难对企业的发展进行前瞻性的思考。另一方面,原产地产品的稀缺性造就了市场竞争一般不会太激烈,企业的销售压力小且盈利稳定,这种原产地优势易于造成企业家的风险厌恶偏好,倾向于安于现状,排斥产业或商业模式的重大调整,从而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对于不存在或克服上述成长性障碍的原产地企业而言,哪些更具有投资价值呢?首先,我们更看好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企业。这是因为,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原产地产品--无论是天然产物还是依靠工艺和人文因素的工业化产物--最终都要落实到终端销售。然而原产地优势一般只在产业链的中上游得以体现,但企业从中获得的利润相对有限,而渠道是产业链中附加值较高的一环,企业从中获得利润要丰厚许多,并且企业一旦掌握了渠道,还可以通过渠道共享快速提升深加工产品或同类新增产品的销售。因此,具有完整产业链的原产地经济的投资价值要远远超出只有部分产业链的企业。
      其次,即使没有完整地产业链,但如能成功建立起原产地品牌,那么这类企业也同样具有相当大的投资价值。一般而言,只有当市场对产品不熟悉,或产品进入市场的初期,原产地效应才会显得比较明显,但是这种原产地优势并不足以构成企业持续的核心竞争力。就市场竞争来看,原产地区域内的企业拥有的自然或人文资源基本不存在差异,它们只有与区域外的企业相较时才有比较优势,而市场掌握的原产地产品的信息较少且较难甄别,致使假冒的、以次充好的现象屡见不鲜,最终导致原产地的价值难以在市场中体现。相反,如果企业建立起了原产地品牌,其产品的原产地优势可以通过品牌被甄别、认可,企业不仅因此可以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也易于提升和巩固市场占有率。因此,企业具有了以原产地品牌而非原产地产品为核心的竞争力,便也具有了非凡的投资价值。
      从投资的视角看,原产地经济的投资价值不仅是当地特有的自然或人文资源,而关键则在于是否拥有借助原产地优势延伸出的完整产业链,或建立起的强势品牌。原产地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好,企业可以借原产地优势和效应提高和巩固市场占有率,从中获取高额利润;反过来,企业也容易因受原产地优势的迷惑而满足于现状、自锢不前。因此,只有彻底抛弃了原产地带来的优越感,注重发展完整的产业链,或强化原产地品牌而非原产地产品的企业,才可能保存并发挥原产地优势,成为真正具有原产地投资价值的企业,否则只能成为中粮等具备强大产品整合运营能力的企业中的一部分。

返回上级
 
   
 
 
   
 
 
 

Copyright © 2004-2011 盛万投资 保留所有权利 - 沪ICP备08100660号